信息概要
碳纤维编织网作为汽车轻量化与声学优化的核心材料,需通过专业声学测试验证其隔声、吸声及振动控制性能。该类检测对保障车辆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品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驾乘舒适性与整车竞争力。第三方检测机构依据国际标准提供科学评估,确保材料满足主机厂严苛的声学设计指标,规避因声学缺陷导致的安全风险与市场召回。检测项目
隔声量, 吸声系数, 传递损失, 插入损失, 声传递函数, 声功率级, 声压级频谱, 阻尼损耗因子, 刚度系数, 模态振型, 固有频率, 声辐射效率, 冲击噪声衰减, 空气声隔声指数, 结构声隔声指数, 倍频程分析, 声品质客观参量, 振动加速度级, 隔振效率, 材料声阻抗, 声速传播特性, 疲劳声学耐久性, 高温/低温声学稳定性
检测范围
平纹编织碳纤维网, 斜纹编织碳纤维网, 缎纹编织碳纤维网, 三维立体编织碳纤维网, 混编玻纤-碳纤复合网, 预浸料碳纤维声学毡, 热塑性碳纤维编织层压板, 蜂窝夹芯碳纤维声学板, 针刺碳纤维非织造声学罩, 表面涂层碳纤维声学网, 微型穿孔碳纤维共振吸声体, 阻燃改性碳纤维声学组件, 车用顶篷碳纤维隔声层, 发动机舱碳纤维隔音罩, 底盘碳纤维声学包覆层, 车门碳纤维阻尼夹层, 轮拱碳纤维吸声衬垫, A/B/C柱碳纤维声学填充体, 仪表台碳纤维背板吸声结构, 新能源电池包碳纤维声学护板, 排气系统碳纤维隔热隔声套, 座椅骨架碳纤维减振基材
检测方法
混响室法(ISO 354)测定材料宽带吸声特性与降噪系数
阻抗管法(ISO 10534-2)测量法向入射吸声系数与声阻抗率
声强扫描法(ISO 9614)量化声能量传递路径与辐射效率
激光测振法(ISO 16063)非接触式获取微振动位移场与模态参数
传递函数法(ASTM E2611)评估复合材料声传递损失特性
半消声室整车通过噪声测试(ISO 362)验证实车工况声学表现
统计能量分析(SEA)预测中高频结构声传播特性
模态激振试验(ISO 7626)识别材料固有频率与阻尼比
声学材料参数反演法解析等效声学模型关键系数
冲击噪声测试(SAE J1400)模拟路面激励下的异响控制能力
热声耦合试验分析极端温度环境声学性能衰减率
声品质客观参量分析(ISO 532-1)解析尖锐度/粗糙度等心理声学指标
隔声指数计算(ISO 717)依据标准曲线评价单值隔声量
多通道声阵列波束成形定位噪声泄漏点
疲劳振动试验(ISO 7143)验证声学性能耐久稳定性
检测仪器
阻抗管系统, 混响室, 半消声室, 激光多普勒测振仪, 声学照相机, 多通道动态信号分析仪, 激振器系统, 人工头麦克风, 声强探头阵列, 振动控制台, 环境模拟舱, 数据采集系统, 声功率测试台架, 模态分析软件平台, 传递函数分析仪, 声品质分析模块, 材料参数反演计算模块, 三维声全息扫描设备, 高精度力传感器, 数字式声级校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