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35-0567

碳纤维编织网各向异性测试

信息概要

碳纤维编织网是以高强度碳纤维束通过特定编织工艺形成的网状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高端体育器材等领域。各向异性测试通过量化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热学及电学性能差异(如经向/纬向拉伸模量、剪切强度等),为产品设计提供关键数据支撑。第三方检测对该产品的质量验证至关重要,可确保其在极端工况下的结构可靠性、避免因材料性能不均导致的失效风险,并为生产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项目

拉伸强度经向与纬向差异率,压缩模量各向异性系数,面内剪切强度,层间剪切强度,经向弹性模量,纬向泊松比,导热系数方向比,导电性能各向异性,弯曲强度方向偏差,扭转刚度轴向比,纤维体积分数均匀性,树脂分布均匀性,网孔尺寸稳定性,纤维束张紧力一致性,编织角度精度,厚度方向热膨胀系数,面内抗冲击韧性差异,疲劳寿命方向相关性,蠕变行为各向异性,湿热老化后性能衰减率,紫外辐照后强度保持率,燃烧残余强度比,化学腐蚀耐受性差异,动态载荷下变形方向敏感性

检测范围

平纹编织碳纤维网,斜纹编织碳纤维网,缎纹编织碳纤维网,单向碳纤维加固网,三维立体编织碳纤维网,预浸料碳纤维编织网,涂覆硅胶碳纤维网,镀金属层碳纤维网,混杂纤维编织网,纳米改性碳纤维网,阻燃处理碳纤维网,大孔距工业用碳网,微细编织医疗碳网,曲面异形碳纤维网,缝合多层碳纤维网,嵌装传感器智能碳网,防弹级高密碳纤维网,透波型雷达罩碳网,超薄柔性碳纤维网,耐高温陶瓷基复合碳网

检测方法

ASTM D3039 标准拉伸试验法:使用万能试验机测量不同方向拉伸强度和模量

ISO 14129 面内剪切响应测试:通过±45°偏轴拉伸确定剪切应力-应变关系

激光散斑干涉法:非接触式测量加载状态下材料表面全场应变分布

动态机械分析(DMA):施加交变载荷测定温度/频率依赖的粘弹性行为

超声波传播速度检测:利用纵/横波在不同纤维取向中的传播时差计算弹性常数

显微CT断层扫描:三维重建纤维束走向及孔隙分布状态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树脂基体在不同方向的热转变特性

四点弯曲各向异性测试:对比经/纬向加载下的挠曲变形行为

锁相热成像技术:通过热波相位延迟检测隐藏缺陷的方向性分布

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原位观测多轴载荷下晶格应变演化

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SEM-EBSD):微区取向成像分析纤维排布一致性

谐振频率法:通过薄板固有频率反演正交各向异性弹性矩阵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3D-DIC):高速摄影追踪多向变形场

离子研磨截面分析:制备无损伤截面观测树脂/纤维界面结合方向差异

微波介电谱检测:测定电磁波在编织轴向与横向的极化响应差异

检测仪器

伺服液压万能试验机,动态疲劳测试系统,激光位移传感器,高温蠕变试验机,红外热像仪,原子力显微镜,显微CT扫描仪,超声波探伤仪,同步辐射光源,三点弯曲夹具,数字图像相关系统,热机械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介电常数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